Mary lou, mary lou, 关于她的故事在整个片子结束后一直萦绕心头,如同回到了昏天黑地的中学,everything's pushed back on me. 最后的讨论很有意思,有人觉得太像演的,有人觉得真实到让人不舒服(尤其是mary lou那里,她自己说真实感来自于把镜头前的人逼到hysteria边缘),这里的实验推进到了一个不被认为是日常真相的真相的层面,想起李安说的电影把人带到黑暗里再带回白日中;俩导演的讨论也实诚的可爱,给我一种踏实做事的力量(和20岁大学生所说的impotence处在不同时空中的力量);整个片子如果在青春期一开始看到的话,估计会抑郁到不行,现在看却出乎意料的平静,先感受,然后让它们散开来,最后以某种形式在时间浇灌后被土壤吸收
这部电影给后世搞笑依托于剧情的喜剧形式奠定了基础,卓别林在第一部长片里就展现了大师风采。小孩子的表演非常棒,配乐也很好听,打架那段戏应该是城市之光里拳击桥段的雏形。"A picture with a smile - and perhaps, a tear" 卓别林是悲剧大师,但始终以欢笑结尾,我的朋友麦子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,还没有给过他第五颗星,这部例外。
用户评论
没了昵称
2025-05-15 07:04
星空下狂想
2025-05-15 12:55
今天开始吃食堂
2025-05-15 12:39
一表人渣
2025-05-16 07:15
人间一趟
2025-05-15 11:20